【演講紀錄】國際講座-從歐洲經驗反思:共構台灣國土空間治理的可能路徑
講座概要
台灣鄉村地區是成大惡地協作USR計畫長期關注的場域,而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也是《國土計畫法》的重點項目,近來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我國《國土計畫法》於105年5月1日施行,《全國國土計畫》亦於107年公告實施,雖然《國土計畫法》於113年底再次修法,延後全面實施,然而本計畫場域包含台南市左鎮區、田寮區,高雄市內門區、田寮區等鄉村地區,其中有兩區被指認為優先辦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地區之一,可見國土空間規劃議題與社區場域的未來發展緊密相關。
面對當前國土空間治理挑戰,以及國土計畫體制下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所帶來的機會之窗,為提升並強化社會各界以及鄉村社區夥伴們對於國土空間規劃重要性的認識與關注,國立成功大學USR計畫惡地協作團隊、國土研究中心、規劃設計學院及都市計劃學系共同邀請在歐洲空間規劃實務深耕多年的兩位國際專家學者: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都市學名譽教授 Vincent Nadin及荷蘭大都會區發展協會負責人 Paul Gerretsen,透過專題演講分享歐洲、英國及荷蘭的空間規劃趨勢與經驗。
本次活動特別由成大惡地協作USR及都市計劃學系合作,期望透過本次專題演講,透過國際案例打開視野,促進多方對於國土空間規劃作為政策整合協調的重要性的理解,也回應本計畫場域台南市左鎮區、高雄市內門區,指認為應優先辦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地區之一的挑戰與機會,拓展各界對於國土空間規劃的操作可能性,進而啟發我國國土空間治理與規劃實踐。
講座內容
活動包含兩場專題演講,第一場專題演講由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都市學名譽教授 Vincent Nadin以「以空間規劃與領域治理推動部門政策協作:歐洲案例經驗分享(Joining-up government sectoral policy through territorial governance and spatial planning: experience from Europe)」為題,分享歐洲及英國經驗,歐洲規劃趨勢係透過空間規劃使跨部門計畫「相得益彰」,即空間規劃為領域治理與部門協商的工具,其中英國經驗更凸顯空間規劃的必要性。第二場專題演講則由荷蘭大都會區發展協會負責人 Paul Gerretsen以「共同打造荷蘭:荷蘭空間規劃實踐經驗分享(Making The Netherlands together)」為題,介紹荷蘭空間規劃歷史與設計角色,聚焦區域設計與願景導向情境規劃。荷蘭以高度整合與策略導向應對氣候變遷與都市擴張挑戰,透過跨尺度、多部門協作引導空間願景與政策選擇。藉由兩場專題演講,以國外案例經驗作為借鑑,期望啟發我國未來國土空間規劃推動新的機會與想法。
學者強調,空間規劃的核心在於促進部門協作與連結地方議題。其中特別指出「公眾參與」在空間治理的重要性,不只是技術與法制工具的應用,更是一種文化上的轉變,從以部門為本的決策,轉向以環境、聚落為出發,以人為中心,來了解與回應議題,以地方為主體來建立共識,是改變空間規劃思維的關鍵。
這也呼應USR長期實踐的方向,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關係建立與合作,讓公民參與成為空間規劃的一環,讓地方居民在規劃過程中不再只是被動接受者,而是共同塑造空間未來的參與者與行動者。
活動開始先由都計系黃偉茹教授介紹兩位國際專家學者
本活動邀請都計系張秀慈副教授兼任人社中心組長致詞
本活動致贈惡地協作場域地方特色伴手禮予國際專家學者們
首先由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都市學名譽教授 Vincent Nadin進行專題演講,帶來歐洲空間規劃經驗分享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荷蘭大都會區發展協會負責人 Paul Gerretsen帶來荷蘭空間規劃實務經驗分享
台下參與者針對國際專家們的演講內容進行提問及討論
國際專家們針對實體及線上參與者的提問進行對話及討論
大合照